• 注册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4953|回复: 0

    南方日报整版报道我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广东医科大学将举行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新校名揭牌仪式。
    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这所粤西地区唯一的本科医学院成为广东除省会以外地区的第一所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教学楼


    校方表示,这不仅顺应了广东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一角


    作为广东最大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校58年来,广东医科大学共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各类医学人才,其中近10万名毕业生扎根基层,为促进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功更名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站在新的出发点。学校今后走向何方?怎样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作更大贡献?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卢景辉和校长郑学宝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卢景辉:



    用10年左右时间 建成高水平医科大学


    在过去的58年,广东医科大学(下称“广东医”)始终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努力促进地方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今后,这所省会地区以外唯一的医科大学走向何方?卢景辉表示,广东医将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气质▷▷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1问:经过58年的发展,今天的广东医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卢景辉:广东医远离省会城市办学,始终保持不甘人后、争先创优、勇攀高峰的精神,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筑梦强校,形成了“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特有气质。

    1958年,一批来自中山医学院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举家南迁,来到湛江,自建校舍,自做教具,两间茅棚白手起家,创办了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生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取得了办校的良好开局。

    1960年,建校仅两年,学校就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64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79年有10项成果获得省科学大会奖。1983年至1986年参加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医学院校毕业统考,连续4年在全省参加统考的医学院校中仅次于中山医学院。

    1985年获得硕士招生权,1991年获得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被列为广东省高校十年重点扶持院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教学、医疗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1962年底广东省高校调整中,不仅保留了下来,还在两年后发展成为独立建制的高校。

    200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我校没有等、靠、要,咬紧牙根,勒紧裤带,自筹资金及向银行贷款7.64亿元建设东莞校区,为提高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加快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作出贡献。在负债重、财政缺口大、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广东医人继承精神传统,砥砺奋进。

    2005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次的优异成绩,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2016年学校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并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一路走来,堪称艰苦奋斗,玉汝于成。

    我们注重传承“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坚持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毕业学生打上广东医的烙印。广东医这一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学校一批批毕业生被誉为“农村的‘永久牌’医生”“农民的健康卫士”“老百姓生命的守护神”,学校亦被《人民日报》称为“基层医生的‘摇篮’”。

    学校培养出来的驻守基层医院的先进人物难计其数,如扎根高州山区医院,艰苦创业、锐意开拓,创全国“百佳医院”,获全国优秀院长的陈光炜;放弃留校机会,扎根海南岛数十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郑忠东。在学校58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批“大爱”之才。有3人获得国家白求恩奖章,6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0余人获国家、省“五一”劳动奖章,100多人次获国家级先进称号等。

    治理▷▷遵循规律 依法办学

    2问: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卢景辉:早在2008年,学校就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推进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原则,完善治理结构;二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发展与完善党委和行政的协调运行机制,强化党委对学校发展战略、全局性问题、根本性问题的决策领导,大力支持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三是尊重并强化学术权力,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好专家教授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端正学风等方面的重要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是强化民主管理,在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民主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畅通民主渠道,营造和谐氛围,发挥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我们在2015年制定了《广东医学院章程》,并通过省教育厅核准。章程结合我校的办学传承、形成共识的经验做法和现行的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广东医特色,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一校两区的管理体制、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运行机制的制度安排、校内规章制度的管理机制、以文化人的育人特色、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机制、咨询机构的制度安排、直属附属医院的管理机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校更名大学后,我们又着手对章程进行修订。

    未来▷▷建成高水平医科大学

    3问:更名成功对广东医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站在新起点,学校会迎来哪些重大利好?您设想未来的广东医是什么样的?
    卢景辉:当前,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区域经济融合走向深化,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发展,广东医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学科建设优化、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带动、直属附院提升”六大计划,大力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高水平的学科群,推进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新增一批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学术团队、教学名师等,实现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奖的突破,力争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先进行列。

    说到利好,广东支持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支持东莞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校一校两区的地缘优势更加明显,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更加强劲。广东医将积极融入区域生物医药产学研战略联盟体系建设,依托学校在抗衰老、抗肿瘤、抗凝抗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等优势生物医药科研基础,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和作用,重点开展天然药物、海洋药物、生物制药和诊断试剂等医药相关产业的研发,促进珠江三角洲和环北部湾生物医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

    经过58年的建设,广东医已经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深化内涵建设,把提升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把彰显特色作为主攻方向,把集聚人才作为优先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之源,把开放融合作为重要途径,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取向,努力实现跨越发展,为跻身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医科大学校长郑学宝: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每年学生毕业典礼,郑学宝总是一袭唐装上台,为毕业生一一拨帽子上的流苏,然后互相鞠躬道别。

    这位颇有“学生缘”的校长对广东医科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向海内外校友发出邀请,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临床医学为主干打造相关特色学科群


    1问:为了更名大学,学校是如何提升学科建设综合实力的?
    郑学宝:在远离省会城市办学事实上非常不容易,学校长期面临着资源汇聚、人才引进与对外交流难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与努力,凭着广东医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学校2005年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随后又经历了十年申博、五年建博的漫长历程。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人才队伍为支撑,以临床医学建设为重点,优先发展与湛江、东莞两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学科,从经费、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保障科研产出,以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2008年博士后工作站设立,2013年我校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这些历程都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起到以评促建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提纲才能挈领,只有发挥好学科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是以临床医学为主干,发展医学相关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促进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专业向“医科”特色协调发展。发挥广东海洋大省、湛江海洋大市的地缘优势,发展海洋医药等新兴交叉学科,针对社会老龄化现状,发展养老、养生、康复等新兴学科专业。

    在提升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支撑,强化特色,突出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核心点是制定规划,依据规划,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我们以临床医学为主,打造医学相关特色学科群。依据规划有计划引进和培养学科需要的各层次人才,依据规划加大投入夯实平台,培育大项目,协同创新申报大项目大奖励。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服务地方,提升学科实力。创新机制体制,促进学科发展,如制定了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把责任落实到位。

    2问:更名大学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郑学宝:更名成功是广东医发展史上的大事,有很多细节令人感佩,略举几个例子。为丰富图书馆的藏书,促进书香校园气氛,全校师生员工、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点及校友等社会各界踊跃为学校图书馆捐赠书籍,我校馆藏纸质图书总量大幅提升。

    省教育厅和湛江、东莞两地政府给予学校“申大”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湛江市政府将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建制移交给学校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同时规划土地建设附属医院新院区、海洋医药研究院等。东莞市政府在东莞校区及附属医院建设、科技大楼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政策和配套经费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学校纳入“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和“大学创新城”建设合作单位,有效促进相关学科加快发展。

    学校以申促建,一个领先的3D手术直播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相较于2D画面,3D手术可以更加直观、立体、清晰地还原人体手术的器官和组织。学校还建立了海洋医药展览厅,展示我校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及成果。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成果在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展出,引起观展人员的极大兴趣。

    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教育部专家的精心指导,感谢兄弟院校传经送宝,感谢校本部及附属医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尤其要感谢省教育厅和湛江、东莞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本占本科招生总计划六成



    3问:学生是学校的“作品”,贵校是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
    郑学宝: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功能,质量是关键。我校的做法是:

    第一,确定学校的人才分类培养理念。广东医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卓越型和具有较强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辅。

    第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坚持多元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坚持通识教育、卓越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举,完善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多元教育模式。

    第三,强化人格教育,通过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生命文化为特色,以通识教育为抓手,通过修炼学生的“人生三宝”(好性格、好习惯、好心态),培养他们达到“人生三好”(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为人处事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

    第四,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学督导组作用,强化质量意识。学校在全省首次采用“三盲”督导,任课教师时时都要按照被听课的态度准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卓越医生”“卓越护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保障措施、学生遴选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着力培养“卓越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选拔优秀本科生开办“行知班”,创新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院(企)合作协同育人学院型医院(企业)建设,严格遴选标准,加强过程考核,建立淘汰机制,创新完善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并推进临床医学“5+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相衔接。推进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争取成为省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示范点。

    4问:考生家长们很关注,更名大学后,学校在招生方面有哪些调整?
    郑学宝:我们有两个校区,一个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学校距海边200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建设理念是“书香校园,精品校园”。另一个坐落在东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美丽的松山湖畔,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建设理念是——以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为目标,逐步建设森林校园、花果校园、人文校园、宜居校园。

    目前我校排名ESI全球高校前1%,临床医学学科排名也进入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专业已于2015年进入一本招生。今年我校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共10个专业也将列入广东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至此,我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的专业达11个,招生计划预计2500人左右,约占我校本科招生总计划数的60%。

    同时我校正积极向全国25个外省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等5个专业进入当地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学校招生办正就相关工作与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保持紧密沟通与联系,现申请已获得部分省市批准。

    为了应对儿科医生荒的状况,今年学校还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中划出两个儿科学专业方向班,同时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儿科学专业审核,如果顺利通过,2017年将进行招生。

    文图:谢孝东 周圆 梁文悦
    编:大学生传媒中心张惠金

    广东医科大学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新的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方科技大学 huabingke.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GMT+8, 2024-3-28 22:22 , Processed in 0.5341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